一个汉寿退休干部的湿地情怀
2020-12-14 13:32:59          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朱自刚 | 作者:李顺华          浏览量:523156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净化水质、调节径流、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等多种功能。

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它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有效调节了大气组分。湿地像天然的过滤器,当含有毒物和杂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从而改善环境污染。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同时,湿地又是向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摄影展会标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保护、利用湿地出台了一系例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各种级别的湿地保护区,建设了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湿地规模不断扩大,湿地保护逐步规范,湿地作用愈加凸显,公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汉寿县有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休老干部,在他退休后的十年时间里,用摄影的独特方式为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的宣传、保护和发展奔走呼号,乐此不彼。他就是中共汉寿县委原副书记、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老摄影家协会会员刘汉华。


刘汉华向作者介绍影展内容

刘汉华向观众讲解


12月7日,笔者在第十一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常德分会场)暨西洞庭湖候鸟苑开园仪式上见到了刘汉华先生,并参观了以《镜抒湿地》为主题的刘汉华个人摄影作品展。《镜抒湿地》分四个部分,展出近200幅摄影作品:第一部分生态湿地,主要是用他的摄影作品展示西洞庭湿地保护区的美丽风光,历史变迁和灿烂前景。第二部分湿地之痛,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利益驱动,西洞庭湿地的河湖州滩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尤其是围湖造田、围栏养殖、湖州造林、违法捕捞、违法狩猎、工农业污水污染等对湿地植被生物生长和鱼类鸟类栖息生活系统及水体质量、天然生物资源造成极大地破坏。对此,曾经分管过全县农业的刘汉华同志痛心疾首,他用摄影机拍下这些令人心痛的镜头,上报给有关都门,转发微信好友,举办摄影作品展,以期提醒上级领导,通报主管部门,告诫全体公民一一要象保护自己的肾脏一样保护湿地;要象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湿地。第三部分湿地保护,刘汉华先生的摄影作品真实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汉寿县委、汉寿县人民政府加大对西洞庭湿地的整治与保护力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了“西洞庭湿地保护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办法”,健全管理机构,组建执法队伍,关闭周边49家污染企业,拆除围网30多万米、木桩30多万根,砍伐湖州杨树10万亩(计划年底清零),捕捞渔船全部收购销毁,湿地水域全面禁捕禁捞,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0余起,以案说法开展保护湿地专题宣传活动多起……一个个瞬间留影演绎出一部汉寿县西洞庭湿地保卫战的连续剧。第四部分,候鸟家园。近10多年来,刘汉华先生坚持每年都反复多次去西洞庭湿地各种不同水域、州滩拍摄各种鸟类。分别抓拍到小天鹅、斑头雁、灰雁、黑翅长脚鹝、风头麦鸡、牛背鹭、白鹭、池鹭、苍鹭、须浮鸥等20多种珍贵鸟类。他把观鸟、摄鸟当作一种爱鸟、护鸟的公益行动,陶冶成一种深厚的爱鸟情结。写到此处,我情不自禁地哼出一首小诗:


参观刘汉华先生摄影作品展

千姿百态任飞翔,

西极洞庭是天堂。

春去冬回候鸟家,

湿地引来客四方。

镜头留下人间爰,

生物和谐共久长。


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常德分会场)暨西洞庭湖候鸟苑开园仪式结束后,我陷入了沉思:是什么力量促使  一个从县级主要领导岗位退休的老同志十年如一日热衷于在这块湿地上观察不息,拍摄不止?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避风雨,不惧严寒抓拍候鸟,而且能拍到举世罕见的珍稀飞鸟?是他对生态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刻理解!他在为践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誓言尽自己一个退休干部的绵薄之力。


观鸟活动现场

观众认真观看展牌

(作者系汉寿县政府原副调研员、汉寿县老干部网宣协会会长)


责编:朱自刚

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要闻
视频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